甲骨文就有麋字。
从鹿,鹿角形状变一变,鹿角和鹿头部分组合成声符眉,形声字。从西周金文开始,变为从鹿米声的形声字,小篆、隶书、楷书沿袭。
须麋借作须眉,《荀子·非相》用过,是通假字,也说明当时麋很常用。
「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杨倞注:「麋,与眉同。」
鳍、麋押韵。那时候英语还不存在呢。
Milu-deer反而是音译自现代汉语的。
还有,麋鹿原产地中国,其他地方都没有。南极仙翁的坐骑就是麋鹿,但圣诞老人的是驯鹿,台湾方面常常混淆,甚至驼鹿也叫麋鹿,冤枉啊。
麋鹿拉雪橇?这可是个天大的误会
几种鹿详细的辨析在此。
「鹿茸」是誰的茸?-PanSci泛科學
李溯本认为,麋在清朝以前指水鹿(Rusaunicolor),麋鹿叫麈。可惜麈字出现较晚,不能判断是什么鹿,没有象形字形。
單育辰:說“狐”“狼”--“甲骨文所見的動物”之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单育辰先生引上述图片,我们从而得知殷墟有麋鹿化石,那么麋字指今天的麋鹿的可能性是较大的。水鹿化石暂时没提到。
上图则是水鹿。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