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贝奇被为计算机之父。
巴贝奇出生于1792年的英国,童年时期的巴菲特就有着极高的数学天分,轻而易举地便考入了当时的名校剑桥大学,并且在学校期间他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老师还丰富。本来可以担任数学教授享受安逸的人生,但是却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成为计算机的先驱者。
巴贝奇计算机之父的称呼主要是为了肯定他在计算机方面的贡献。巴贝奇于1812年的时候用机械来计算数学,之后制造了一台小型的计算机。这台计算机能够进行八位数的数学运算。在1823年政府的支持下想制造出一台容量为二十位数的计算机。由于当时制造计算机需要很高的机械技术,巴贝奇于是又开始从事机械方面的研究。
经过数年的努力之后,巴贝奇于1834年发明了分析机的原理,这个分析机的原理就是计算机的前身。在分析机的制作过程中,巴贝奇设想根据储存数据的穿孔卡上的指令进行任何数学运算的可能性,这一设想非常符合现在计算机的各种特性。但是由于政府拒绝支持计算机的制作,导致计算器未能完成,但是这一设想为之后计算机的制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巴贝奇计算机之父的称呼由此产生。
1855年英国的一家名为斯德歌尔摩的舒茨公司按照巴贝奇的理论和构想,设计了一台计算器。对于巴贝奇来说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制作成一台“差分机”,将数学中复杂的函数运算转化为差分运算,解决了数学中的难题,之后后人根据他的理念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有了今日的计算机。
说到巴贝奇主要贡献,首当要介绍的是他的分析机,而在分析机中的差分引擎则是他的毕生研究所在,就如他所说的,他也只是想要制造一台从计算一直到结果能够全自动化的机器,并且在运算过程中能够消除一切出错的可能。在如今看来这是再简单不过,但在那个时代却是用尽了巴贝奇毕生精力,而这也是如今计算机的最初模式。
巴贝奇主要贡献还体现在他的管理方面的见解,他制造了一种“观察制造业的方法”。观察者通过对项目生产所用材料,耗费、工具、技术、工作周期等维度来调整生产分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对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利益的思想的经一部发展。使得人类对劳动分工以及时间等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一步认识。
对于巴贝奇的认识很多人的看法都是比较单一片面的,但是无可非议的是他在机械制表以及计算机方面的贡献是具有历史跨越性的,他制造的小型计算机虽然只能进行8位数的某些数学计算,但是他对这方面的研究精神是值得敬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