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二首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嵬其一》,其中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因为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荒淫无道的唐玄宗的强烈批评谴责之情。
马嵬其一全文(原文):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冯浩注说“两‘自’字凄然,宠之适以害之,语似直而曲”,这话很有道理,这两个“自”字确实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他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也不得已使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这就和《长恨歌》里哀婉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传》里的“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兵卒)牵之而去”相近,不由自主地起了恻隐之心,有相似之处。李商隐毕竟是个重于“情”的男子,尽管他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但当他面对两个生死分离的情侣的时候,尽管知道他们误国误民,心中却又油然而生了那恻隐之心。
《马嵬》李商隐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冀马燕犀动地来,”
字词典故“冀马”:冀州产的马。“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这燕地的人据说个个都会做犀甲,所谓“犀甲”就是犀牛皮做的铠甲。古代南中国有大量的犀牛。)
分析“冀马燕犀”就是指军队。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这样写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所以这里“动地来”的应该是指安禄山的军队,他们是燕地过来的。
赏析李商隐说,冀州的马,燕地的犀甲,那是安禄山的军队惊天动地地开过来了,逼得玄宗皇帝和贵妃舍弃长安,逃亡至此。
“自埋红粉自成灰。”
赏析李商隐说,可是即便逃到了这里,贵妃依然不得生存,只能自己含泪掩埋了红红的粉饼,自己把自己烧成了灰。
杨贵妃的死是个谜,说法太多。李商隐想象杨贵妃自己把化妆的粉饼给埋了,然后把自己烧成了灰。掩埋红粉,反正以后也用不着了。李商隐写烧成了灰,那就让人捉摸不透了,到底有没有死,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迷。最后埋怨一句: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字词典故“玉辇nian3”:天子所乘之车,以玉装饰。
赏析李商隐说,贵妃死前埋怨道,君王如果说我能够倾国,那这天子的车驾又是为什么要经过这个“马嵬坡”啊。
唐玄宗曾写过一首《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觉得这话从杨贵妃的口中说出,很形象,也很无奈。她本就不知国家之事,听皇帝说她“倾国”,以为自己是镇国之宝了,却不知道历史上“倾国”的真正含义。而她也一直是在皇宫里,在“玉辇”中的,觉得如果不来到“马嵬坡”这个地方,也不会这么倒霉,如此无奈到连君王都保护不了她。无奈到要“自埋红粉自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