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颗粒性固缩肾也称为细动脉型肾硬化,是由于人体肾脏出现纤维化或玻璃样变所致,而患有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时,一旦出现肾功能减退或者是尿毒症等现象,就需要及时服药。
什么是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原粒状固缩性肾
也叫细动脉性肾硬化,是由玻璃样变和肌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在病变严重区域,肾小球出现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因缺血及功能不全而萎缩、消失。组织间质有结缔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肾小球和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表面凹陷。
原发颗粒性固缩肾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肾炎,在治疗时,首先要评估肾脏的具体情况,尿常规、24hUP定量、肌酐、尿素、肾脏彩超等指标来评估病情,治疗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早用药。
如果出现尿常规异常,早期会出现尿蛋白潜血阳性的情况,在这个时候可以应用厄贝沙坦、缬沙坦、贝那普利等药物来保护肾脏、控制血压。当肌酐、尿素升高、肾功能减退时,可加用百令胶囊来保护肾脏和尿毒清颗粒,降低肌酐。如果肾功能恶化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比如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日常生活中注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为原则,避免增加肾脏负担。
首先了解颗粒性固缩肾可通过肉眼观察到双侧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呈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质变薄、皮质与髓质间不清晰的疾病变性肾脏。急性肾炎迁延不愈、慢性肾炎、晚期肾小球肾炎、原发性高血压、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所致的肾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肾炎,均可导致颗粒性固缩肾。
上一篇:后脖子痛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甲状腺患者饮食有什么禁忌